近期车市“价格战”引发市场强烈震动和社会广泛关注。所谓价格战,是企业之间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行为,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商业竞争形式。汽车市场的“价格战”由来已久且时有发生,但本轮车市“价格战”由于有非市场主体的不当介入,显得极为不同也尤为惨烈。从协会最新调研看,尽管到店客流和关注度有短时大幅增长,但客户有效订单量明显降低,持币待购的观望情绪反而加重,协会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3月1-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0.0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37.9万辆,同比降幅达18%。再加之网络上散播的各种真假难辨的价格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回顾本世纪以来的多次“价格战”,都对整个汽车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销量的大幅下滑。可以说,成熟市场通过“价格战”来获取发展利益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对单个企业如此,对整个行业亦然。那么,“价格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调节机制之一,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主要手段。本轮车市的“价格战”仅是表象,它反映了当前汽车市场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早在去年年底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以及之后的多个场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多次呼吁和明确表达了对市场的判断:产能释放过度与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将会是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市场供大于求必然会出现大量库存积压,高库存已成为经销商乃至主机厂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是本轮车市“价格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如何平息这场“价格战”,促进汽车市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需要从供需关系上解决发展中的梗阻,对此,工信部辛国斌副部长在2022年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汽车产业链发展时就强调提出:“要坚持需求拉动先行、供需双侧发力、实现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以消费为导向的买方市场,汽车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竞争时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各界更应当关注“价格战”背后的汽车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不能扬汤止沸而应追本溯源,要通过提高供给与需求适配性,打通流通循环的堵点卡点,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短期措施和长效机制的有机衔接。现阶段,各级政府应靠前发力、积极加力,加大推出财政、金融、促消费、产业链领域对冲政策以应对市场下行的压力。长期看,要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为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还市场竞争以本来面目。
二是汽车生产企业应加快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根据市场变化以销定产来把握生产节奏,以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供给更多适销对路车型,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建立厂家对经销商超合理库存的补偿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渠道网络建设规划和退出机制。
三是经销商应坚定信心、拥抱变革,巩固和发展好自身在渠道、效率和服务方面的特有优势,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做好销售和售后服务,以数字化驱动精益化运营,实现降本增效和用户价值增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汽车产业行稳致远需要各方协同推动和长期努力,唯有潜心于研发、勇毅于创新,以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温暖高效的服务,方能赢得消费者、成就品牌价值!让我们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共同为中国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而奋斗!
(作者: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 王都)